这句话虽是笑着说的,但却给人深刻的感触,也正因为他对阅读的渴望以及不断地坚持,才有了他如今的文学成就。
莎士比亚说:“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。”
美国作家吉姆·崔利斯的《朗读手册》上有这样一段话:“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,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。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,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。”
一个人如果是一名优秀的阅读者,那么这个人一定识字;但是能够识字的人,并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阅读者。
阅读目的有偏差。很多人认为亲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多识字,所以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引到识字方面,促使儿童每逢接触阅读材料就联系到早期枯燥、机械、乏味的识字经验,最终会导致儿童对阅读产生厌烦。
然而,在长期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就会识字,而不是只单纯以识字为导向进行阅读。
有调查发现:11%的家长认为亲子共读只适用于幼儿,等孩子自己能读书后就不需要家长的陪伴,尤其孩子一上小学,亲子阅读的热情与意识就逐渐消失或荡然无存了。
方法单一,不考虑孩子的发展特点。家长一般会采用读给孩子听或只让孩子读的方式进行亲子阅读,使阅读变得枯燥乏味,减弱孩子的阅读兴趣;
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,家长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,没能考虑到孩子的接受方式和特点等,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,用成人的思维预设了一些问题和答案,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引导,积极带领孩子寻求答案。这其实忽略了孩子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。孩子失去主动权,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疑惑,这样家长无法真正倾听儿童的内心,原本双向的互动变成了单项的发展,从而简化了孩子探索的过程,禁锢了孩子的思维模式。
关系不平衡,情绪化严重。在亲子阅读时,家长经常处于主导地位,表现比较强势,凌驾于孩子之上,孩子陷入被动,使原本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变得压力重重。
很多家长总是在情绪好、兴致高时陪孩子,不高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。有时对于孩子的问题表现出没有耐心,敷衍了事;对于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孩子不好的表现,家长也会表现出无情打击。
阅读空间不合理。调查显示,很多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的阅读空间,孩子阅读的场所不固定,并且家庭中没有存放读物的固定地点、没有书架或书桌,没有可进行阅读的空间。
缺少足够的阅读时间。很多家庭中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,也没有设置阶段性计划,没有把亲子阅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看待。有调查发现:每天能够保证有15—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5%。
这里要强调一点,阅读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形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行为,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,提高孩子自主的阅读意识及能力。而需要摒弃阅读就是为了让孩子识字这种思想。
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副总编辑许国萍表示:“一般来说,亲子阅读应该陪伴孩子到12岁,但我的建议是,如果真正地陪伴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,肯定是终身的。”
美国作家斯蒂芬·克拉生先生在他的《阅读的力量》一书中表示,当很多家长问他亲子阅读的时间是多少岁的时候,那时候他已经70多岁了,他说我的孩子50多岁,我们还在亲子阅读。因为孩子当养成了阅读习惯之后,它会成为我们终身的习惯。我们终身都会为发现一本好书相互分享,相互讨论。
阅读空间。良好的阅读空间是开展亲子阅读的保障,可以在家中找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,较为安静舒适的空间,可以安置一张书桌,一个适合孩子随手拿取书籍的书柜,为孩子准备一定量的读物,这为良好的亲子阅读创立较好的物质条件。
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认为,假如每天你有15分钟阅读的时间,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到它的效果。
我非常能理解家长一天工作的辛苦,回到家就不愿再进行亲子阅读,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坚持去做才能实现。家长可以利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来和孩子一起阅读。
我和孩子的亲子阅读就是在睡前的时间,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入睡,并且对孩子的免疫系统、倾听的技巧和想象力的发展都有益。
家长应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引导孩子,而关键是这种引导是自然而然的交流,不要有任何的压力。
正如日本图画之父松居直先生说:“读书不是修行,而是享受”。在亲子阅读的过程当中,要让孩子得到绝对的好感。亲子阅读时陪伴孩子的家长应尽量高兴,无论孩子是歪着还是倒着。如果孩子自己在读书,那么孩子想怎么读就怎么读,尽量不要打扰孩子。让孩子感到读书很重要,读书很美好,只要选择读书,就获得了自由,从而让孩子从心底生出挡不住的阅读渴望。
美国著名教育家崔利斯曾说过:“为孩子大声读书是最便宜、最简单、最古老的教学手段,在家里和在教室都最好不过了,它即简单又有效,为孩子大声读书能够让孩子把书本、印刷品与愉快相连接。”
松居直先生在泰国演讲时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,“怎样使儿童喜欢书——是靠文字,还是靠图书?”松居直的回答是:“靠耳朵!”并且已有研究指出:在 13 岁之前孩子用耳朵听的阅读能力强于自己用眼睛看的阅读能力,13 岁以后这两种能力才会达到相同的程度。所以听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,这对 13 岁之前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更好的阅读方式。所以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运用朗读的方式,让孩子以耳朵听,来获得更有效的阅读习惯。
提问更好地使孩子观察、思考和表达,以问题设置的悬念指导孩子猜测,并鼓励孩子大胆提问,展开阅读思考和行动。
S.D.Gest 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:在亲子阅读的过程当中,家长采用“开放式提问”的方法,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,加深儿童对文本的理解,并激起亲子间的言语和思想互动。
例如,家长就共读内容提一些问题,可以是“猜猜会发生什么事?”等,让孩子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,在阅读之后也可以针对内容的关键点进行提问,鼓励孩子思考,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。需要注意的是,所提的问题要适中,太简单孩子觉得没有挑战性,太难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。
讲解是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普遍采用的方法,因为孩子的年龄尚小,认知和经验都不够丰富,对于文本中的内容难免有不懂的地方,家长对文本中的文字和图画进行讲解,帮助孩子理解是顺利进行亲子阅读所必不可少的。
总之,家长在和孩子共读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以上常见的问题,更加科学、有效地指导孩子。通过共读,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,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;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;与孩子一起学习,共同成长。家长们一起行动起来吧!
[3] [美]崔利斯著(2006).朗读手册:大声为孩子读书吧.沙永玲译.天津:天津出版社,2006.15-16.
[4] 郭学萍(2010).亲子阅读的现状、对策及反思.福建论坛·社科教育版,2010,(第3期).
[6] 王莉(2014).0-3岁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的现状及指导策略——以保定市为例(硕士学历论文,河北大学)
[7] 单冬雪(2014).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家长角色研究.(硕士学历论文,东北师范大学)
[8] 宋然(2017).3-6岁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调查.(硕士学历论文,天津师范大学)